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在日前民政部組織召開的殯葬改革專家研討會上,通過立法加快推進殯葬改革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也表示,民政部將儘快修訂《殯葬管理條例》,以解決目前殯葬改革中遇到的諸多棘手難題。
  數據顯示,我國火化率已從2005年的53%下降至2012年的49.5%,同時違規土葬、濫占耕地、骨灰裝棺再葬以及重斂厚葬等問題日漸突出。在此背景下,中辦、國辦《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適時出台。
  “《意見》具有里程碑意義,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是推動殯葬改革的動員令,對全社會而言則是深化殯葬改革的信號燈。”竇玉沛在會上表示,“近年來對於殯葬改革的爭議很多,《意見》的出台堅定了改革方向,民政部正籌備召開第四次全國殯葬會議,將進一步統一思想、狠抓落實。”
  據瞭解,此次中央提出殯葬改革要由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是建國以來歷次改革思路的延續。1956年,毛澤東等151位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簽名倡議身後實行火葬,不保留遺體,拉開了殯葬改革序幕。1983年,中辦轉發民政部報告指出,黨員帶領廣大群眾參與殯葬改革有效扭轉了火化率下降、喪葬陋俗抬頭的局面。
  與今年的黨政建設形勢相關的是,加快殯葬改革也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重要方面。《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黨員幹部不得在公共場所搭建靈棚;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去世後一般不成立治喪機構,不召開追悼會。無論是火葬區還是土葬改革區,黨員幹部都應當帶頭實行生態安葬,採取節地葬法。
  “重視黨員幹部的帶頭示範作用十分重要,因為民風不正的背後必定是黨風不純。”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喬寬元表示,“現在有些幹部仍然熱衷迷信風水,大修豪華墓地,因此把深化殯葬改革納入黨風政風建設中有現實的迫切性。”
  但與會的《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鄧飛認為,在執行當中應該要兼顧人情味。可以設置一些禁止性原則:看是否藉此斂財或浪費土地。如果沒有違反這兩點,召開追悼會的做法應該可以理解。
  竇玉沛對此解釋說,身故黨員幹部的追悼會通常是由生前所在單位組織的,這樣就動用了公共資源,所以不妥。除追悼會外,也可以通過佩戴黑紗白花、播放哀樂、發放生平等方式哀悼逝者、寄托哀思。
  法治思維推動改革才可持續
  相關法律法規落後或欠缺,是目前殯葬改革最為掣肘的因素,也是與會專家呼籲亟待改進的方面。
  1985年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和1997年《殯葬管理條例》的頒佈實施,標志著殯葬改革逐步被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2005年全國遺體火化率曾一度達到53%,文明節儉辦喪事漸成風尚,殯葬改革成效明顯。但十幾年過去,相關條款已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
  2005年,民政部將修訂後的《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上報給國務院;2007年,國務院法制辦面向全國公開征求意見,但由於收到的兩萬餘條公眾意見極為不統一,導致修法一事擱置至今。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認為,運用法治思維是殯葬改革的核心,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且執行到位,才可令改革可持續發展,“中央為了反對浪費專門出台《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加之懲罰力度大,所以才會取得實效,在殯葬改革方面也應如此”。
  “推動全民參與殯葬改革,最終還是要依靠法治。”竇玉沛表示,民政部將加快推動新《殯葬管理條例》及時出台,相信會解決目前殯葬改革中遇到的諸多棘手難題。
  與會專家建議,要建立殯葬事業長期發展規劃,全面推進現代殯葬體制建設。《意見》也提出,要逐步形成佈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便捷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網絡,為推動殯葬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我國殯葬服務分為基本服務和選擇性服務兩個方面,但僅在遺體接送、冷藏、火化、骨灰寄存這些基本殯葬服務上實行政府定價,價格較低,且已基本覆蓋低收入人口,一些地區還擴展到戶籍人口和常駐人口。而購買骨灰盒、租用告別廳、二次土葬和豪華葬等面向市場提供的選擇性殯葬服務,是依據個人消費能力決定的,因而會出現“天價葬”等社會現象。
  關於殯葬服務是否應實行市場化一直頗有爭議,竇玉沛認為這是未來殯葬事業長期發展中需要破解的難題。他指出,殯葬服務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殯葬用品也是特殊的商品。它存在精神消費的部分,容易讓人產生從眾和攀比情緒。
  “人們為去世的老人選擇價值較高的骨灰盒時,並沒有等價交換的想法,而是希望盡最後的孝心,但這客觀上扭曲了市場價格,”竇玉沛說,“這是這個行業的特點,所以究竟該不該由市場主導,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在基層推行殯葬改革,難就難在觀念的轉變。”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王琦介紹,北京市從1994年開始推行骨灰撒海,當年僅收到幾十份,十多年後也不過每年300多份。2009年北京市出台鼓勵措施,選擇骨灰撒海將得到2000多元補貼,近年來才發展到每年超過千份,但與北京市每年8萬的火化量相比,比例仍然很低。
  喬寬元認為,全社會要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宣傳和教育,努力讓公眾從對如何處置骨灰或遺體的過度關註,轉移到對生命本身的尊重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也指出,要向全社會傳遞生前孝敬老人比死後買豪華墓地更有意義的價值取向,用大把錢修廟修墓還不如做公益事業造福更多的人。
  “中國傳統的生死觀到底是什麼,需要重新整理研究,並向公眾普及。”民俗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娟研究發現,那些從古代遺留下來的豪華陵墓,只是特權人的墓地,不等於整個中國的喪葬史,不能過度強調。從歷史上看,普通中國人的喪葬習俗都是崇尚簡樸的,她建議有關部門傳承習俗,統一規定墓地大小和形式,以減少不必要攀比的機會。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印本頁責編:彭曉楓  (原標題:中國火化率不足五成 民政部將加快殯葬改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p66rprt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